一张小发票,事关行业大发展。8月11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
据悉,自2024年4月29日起,为配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一步提升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税务部门明确在资源回收行业实施“反向开票”政策。
记者近来在各地采访时了解到,落地实施一年来,“反向开票”政策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正释放出“三大效应”。
多位资源回收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随着“反向开票”政策的落地,长期困扰资源回收行业的“源头票缺失”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推动了资源回收企业“收旧”无阻、“换新”畅通。
长期以来,资源回收企业由于缺少“第一张票”,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健表示,“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废旧物品的回收中来,从而有力支持了“两新”政策的落地。
不仅如此,这一政策杠杆还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让循环经济的“齿轮”咬得更紧、转得更快。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实施,资源回收行业相关个人和企业合规经营的意识逐渐增强。“政策推行初期,我们发现前往回收企业出售废品的自然人,对开票环节普遍存在顾虑,例如担心手续繁琐、顾虑个人信息安全等。”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副处长金旭东介绍说,针对这一情况,税务部门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自然人售卖者比较集中的大型资源回收企业和中小型资源回收门店进行上门辅导,向企业和自然人售卖者详细讲解政策适用条件和便捷的申报流程,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经济参考报》记者/韦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