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惠民生 重点领域保障更加有力
把钱花在刀刃上。上半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更加给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54亿元,同比增长9.2%;教育支出17455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8896亿元,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3609亿元,增长6.5%;住房保障支出3303亿元,增长2.1%;节能环保支出2007亿元,增长6%。同时,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支持有关项目及早落地见效。
“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这三项民生领域支出合计占全国支出的比重达41.1%,较2024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罗志恒分析称,同时,财政支出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当前财政政策强化民生导向,落实“投资于人”理念。1—5月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同比增速达到9.2%,较去年同期明显加快。此外,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医院病房改造和普通高中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也纳入“两重”支持范围。
空间足 增量政策“持续用力”受期待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消息,财政部近日成功发行了2期合计123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均提前。展望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余粮”充足。预计财政部门将主抓落实,加快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往前看,多位业内人士纷纷也表示,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仍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维护基层‘三保’稳定、推动化债持续深入和融资平台转型、持续提升民生福利仍是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些都需要财政支出的保障。”罗志恒表示,面对如此形势,需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工具,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民生保障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谈及对下半年增量储备政策的展望,宋雪涛表示,预计财政政策将向消费民生领域进一步倾斜,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全面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这意味着人口流入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有提升空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适用范围和保障力度仍有扩围提质的空间。
罗志恒建议,需要根据形势动态调整预算,扩大财政支出,稳定经济增长;“以旧换新”补贴扩围至服务消费,进一步提振消费;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增加国资收益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等。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