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财会信报关注 天津首笔柜台质押再贷款激活普惠金融 对国有粮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几点认识

第5版: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21 日 星期一   05

天津首笔柜台质押再贷款激活普惠金融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的统筹指导下,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浙商银行天津分行柜台渠道,成功办理10亿元同业存单质押业务并申领支农支小再贷款。这一天津市首笔柜台同业存单质押再贷款业务的落地,不仅标志着地方金融机构在盘活债券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更为柜台债券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探索出了全新路径。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长期面临着资金运用效率与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在支农支小领域,如何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直是行业探索的重点。此次业务创新中,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率先突破传统模式,将柜台债券业务与再贷款政策工具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天津方案”。

据了解,该笔业务的核心在于通过柜台渠道实现同业存单的高效质押。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同业存单通过浙商银行天津分行柜台进行质押,快速获取中国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这一过程既盘活了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资产,又确保了资金定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和小微企业经营。相较于传统融资模式,柜台渠道的便捷性大幅缩短了业务办理周期,而同业存单的标准化属性则降低了质押环节的操作风险,为资金快速直达实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业务落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深化工作机制创新的成果。此前,分行已通过印发操作指引、召开专题推动会、组织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为金融机构搭建起政策理解与实践操作的桥梁。针对柜台债券业务在地方的推广难点,分行逐一梳理流程堵点,明确质押登记、资金划转、用途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创新业务在合规框架内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该业务模式为柜台债券业务的功能拓展打开了新空间。过去,柜台债券更多聚焦于为个人和中小机构提供投资渠道,而此次创新将其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使其成为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转换器”。通过这一模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更灵活地运用手中的债券资产获取低成本资金,进而提升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形成“债券盘活-资金补充-实体受益”的良性循环。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这一创新的意义更为直接。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具有利率低、定向性强的特点,通过柜台质押模式加速资金投放后,能够更快惠及农户、种植养殖合作社、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当地不少涉农企业正面临季节性资金周转压力,该笔再贷款资金的注入,将帮助企业及时采购农资、维持生产,避免因资金链紧张影响经营。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明确了柜台债券业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将鼓励更多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参与柜台业务,丰富柜台债产品种类,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等多个品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交易机制,提升投资交易的便利性,通过技术赋能简化开户、交易、质押等流程,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柜台债券市场的红利。

在风险防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强调,所有创新均需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前提。金融机构在拓展柜台业务时,必须严格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相匹配。同时,将持续加强对柜台债券质押融资业务的监管,跟踪资金流向,确保再贷款等政策资金真正用于支农支小,严防资金挪用或空转。

业内人士分析,天津首笔柜台同业存单质押再贷款业务的落地,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货币政策工具更精准、更高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更多此类机制创新。柜台债券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政策工具的结合,不仅能激活存量金融资产,更能为普惠金融注入持久动力。

随着后续业务的逐步推广,预计将有更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加入柜台债券质押融资的行列,形成规模效应。这不仅会提升天津地区柜台债券市场的活跃度,更将通过资金的定向投放,为农业现代化、小微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秦铭明 袁新建)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