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新建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分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地理驱动性与产业适配性特点,引导金融机构用足政策工具,围绕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清洁能源供应及新兴产业壮大三大方向,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大信贷投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要素保障。
构建特色化金融服务模式
立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位示范城市”定位,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分行以推动“2+5+27”产业体系绿色转型为目标,打造高适配性金融服务。
一方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导产业与传统产业,探索知识产权、碳排放权等权属类资产应用,创新金融产品。截至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已研发专属绿色信贷产品25种。
另一方面,绘制跨区域产业图谱。联合多部门对接北京通州区,编制《通北示范区绿色金融产业图谱》,优化跨区域资源配置,支持京津转移项目绿色发展。目前已支持25个转移项目,发放贷款9.26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通过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编制政策汇编、组建专业团队,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定制绿色融资方案。
在主城区,推动金融机构入驻广阳区金融服务中心,2025年1—5月为21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发放绿色贷款12.7亿元。在县域地区,开展“走访解促”活动,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沧州银行廊坊分行针对霸州市金属玻璃产业园区转型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发放贷款4.5亿元;香河县建立绿色房地产项目审批前置机制,中国银行燕郊分行为“麓山花园绿色建筑项目”授信3.5亿元,已投放3.39亿元。
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
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聚焦氢能、天然气、光伏等领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运用该工具资金13.99亿元,支持16家企业,预计减排327.71万吨。
在氢能领域,出台产业发展方案,引导金融机构为2个项目投放贷款1699.4万元;在天然气领域,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招商银行廊坊分行为新奥燃气发放12.5亿元绿色贷款,支持采购与项目建设;在光伏领域,工商银行廊坊分行联合天津分行,为华能霸州10MW光伏项目发放银团贷款1400万元,项目投产后可年省标煤8.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
培育新兴绿色产业
在物流领域,出台“物流+金融”方案,推动金融机构研发29种供应链产品,2025年1—5月发放绿色信贷38.8亿元,同比增长81.6%。兴业银行廊坊分行为康安仓储发放2900万元,支持低碳仓储建设。
在算力领域,出台算力网发展方案,引导金融机构探索算力券质押等模式。浦发银行廊坊分行为中食宏源地博“云联数据智能产业中心”报批12亿元长期贷款,利率下浮55个基点,已投放5000万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分行将持续围绕绿色金融“五大支柱”,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深化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业务,写好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