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上,银行业正以金融活水润泽千行百业,用创新实践书写时代答卷。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民生改善、推动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发力,展现出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与蓬勃活力。
精准滴灌实体,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银行业主动作为,将金融资源精准投向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针对科技创新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多家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特色产品。例如,某国有大行设立科创金融事业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优化授信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助力“卡脖子”技术攻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银行业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30%,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在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银行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贴现等服务,有效缓解产业链资金周转压力。同时,针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需求,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惠民,绘就共同富裕底色
银行业始终将普惠金融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不断下沉服务重心,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体。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机构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部分银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秒批秒贷”,大幅提升融资效率。此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0%,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乡村振兴领域,银行业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出“惠农贷”“助农e贷”等特色产品,满足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需求;搭建农村金融服务站,将基础金融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让农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取款、转账等业务。同时,银行还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方式,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践行绿色金融,守护绿水青山画卷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银行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各大银行纷纷制订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信贷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例如,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首单碳中和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
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挂钩贷款、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其中,碳减排挂钩贷款根据企业碳减排成效调整贷款利率,激励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则围绕核心企业,为上下游绿色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产业链绿色升级。截至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30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银行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服务实体经济到普惠民生,从助力乡村振兴到践行绿色发展,银行业以实干担当诠释金融初心,用创新实践彰显行业价值。未来,银行业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书写新时代金融服务的崭新篇章。
(袁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