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正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创新监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调研分析,财政部门正以多维举措推动金融监管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防线。
聚焦风险防控 织密金融监管安全网
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财政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调研与动态监督为抓手,全面排查金融领域潜在隐患。在政府类投资项目监管中,深入剖析资金流向与使用效益,针对地方中小银行专项债券的发行与使用情况开展穿透式核查,同时聚焦福州市长乐区纺织业等特色产业的融资生态,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并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在金融资产质量管控方面,监管部门对中央在闽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流程进行全链条监督,通过大数据分析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合规性与市场公允性。
针对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重点核查资金投向是否契合国家战略导向,建立“分析-提示-整改”闭环管理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切实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安全。
推进“三个优化” 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
围绕“稳就业、促消费、兴乡村”等国家战略,财政部门创新专项资金审核模式。在普惠金融发展、设备更新改造贴息、农业保险补贴等领域,构建“预审前置+过程监控+绩效回溯”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拨付滞后、补贴对象不符等问题,确保每笔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关键环节,释放政策最大效能。
以“过紧日子”理念为指引,财政监管部门将预算审核作为规范财经秩序的核心抓手。依托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预算编制、资金支付、账户管理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控,重点筛查超标准支出、违规开户等风险点。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督导+线上跟踪”双轨整改机制,推动多家单位完成财务制度修订,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紧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财政部门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深度调研。通过走访中央在闽金融机构,从制度设计、产品创新、技术应用等维度提出优化建议,推动金融机构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同时,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关于“平急两用”项目规范发展的建议》《农业保险服务产业化的路径研究》等数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翔实数据支撑,充分发挥财政监管的“智库”作用。
从风险防控到机制创新,从资金监管到政策研究,财政金融监管正以系统性思维推动监管模式迭代升级。未来,随着数字化监管手段的深化应用与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完善,财政部门将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袁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