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财会信报综合 草原崛起产业新引擎: 内蒙古如何打造中国北方产业转移新高地 天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债券落地   金融赋能科创发展显成效

第8版:综合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6 月 16 日 星期一   08

草原崛起产业新引擎: 内蒙古如何打造中国北方产业转移新高地

本报记者 李娜

在祖国北疆的广袤草原上,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政策红利,内蒙古正从传统能源基地向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转型。6月10日启幕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更是将这片土地推向产业升级的聚光灯下,展示其作为产业转移新高地的无限潜力。

新能源:草原上的绿色革命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鄂尔多斯高原,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液态阳光”项目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这个国内首个全流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项目,堪称能源转型的典范之作。

项目创新性地将风光绿电、碳捕集与化工生产深度融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再将绿氢与从煤化工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2.1万吨、绿氢合成甲醇10万吨,较传统煤制甲醇可减少14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约50万吨。

作为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内蒙古的新能源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达14.6亿千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达94亿千瓦,占全国的21%。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已达1.38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1.2%,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过半的省份。

依托这一优势,内蒙古正大力发展风光氢储等现代装备制造业,推动新能源重卡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库布齐、腾格里等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力争在新材料产业集群投资突破1000亿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内蒙古力量。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创新之路

在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乙二醇的项目装置区里,煤炭不再是简单的燃料,而是化身为高性能材料的重要原料。从“挖煤烧煤”到“用煤创新”,内蒙古的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

位于乌审旗的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已成为煤化工技术创新的摇篮。9个中试项目同步推进,预计“十五五”期间将带动产业化项目投资超500亿元。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成为推动现代煤化工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在农畜产品加工领域,内蒙古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作为全国乳业龙头,伊利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将常温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攻克益生菌常温保存难题,开辟酸奶消费新场景。在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羊尾油经过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的日化产品和婴儿药浴用油,一只羊尾的产值提升了近百倍,每年可处理600万只肉羊油脂,带动农牧民增收。

目前,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超过73%,2024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500亿元。伊利、蒙牛两大乳企跻身世界乳业前十,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经济:算力驱动的未来图景

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和算力项目正在重塑内蒙古的产业格局。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以每秒2000万亿次的算力,为全国300多家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其算力相当于1万台家用电脑同时运行。

强大的算力支撑,让内蒙古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占据先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依托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将打造以无人机制造为核心,集服务、研发、培训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区。在北斗应用产业园,“北斗+”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航天企业带来的泛在电力“卫星”物联网项目,将填补国内新能源物联网应用空白,开拓千亿级市场。

从新能源革命到传统产业升级,再到数字经济崛起,内蒙古正以全方位的产业变革,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成为这片热土吸引技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助力内蒙古实现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华丽转身。与内蒙古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内蒙古,就是投资未来。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