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新建 刘哲)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以下简称《重组审核规则》)及配套业务指南,这是贯彻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的重要动作,也为资本市场带来全新活力。
新修订的《重组审核规则》推出诸多亮点举措。新设的简易审核程序,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股类重组开辟“快车道”,大幅简化原本繁琐的审核流程,将审核时限从以往的数月压缩至半个月以内,极大提升了重组效率。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小额快速”审核程序和简易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放宽,这一调整有效激励更多上市公司选择更高效的审核路径。同时,在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等事项上,相关披露和审核要求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更清晰、规范的指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此次政策调整通过简化审核流程、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式,为并购重组市场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助力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还将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激发资本市场的整体活力。
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从新“国九条”明确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到“科八条”“并购六条”的推出,再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管理办法》)和《重组审核规则》的修订,在制度规则层面消除了市场对并购重组的疑虑,澄清了此前市场上的不实传闻和误解。其中,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提高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包容度、支持合理跨行业并购等政策,为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重组管理办法》调整相关表述,充分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了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真正做到尊重市场、经济和创新规律,推动并购重组回归产业逻辑本源。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并购重组新规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关键举措。通过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等优化,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搭建起高效通道,促使企业快速整合资源、释放发展活力,有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外延式并购重组实现快速发展具有强烈的内在需求。在原有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急需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市场集中度,增强定价权;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获取核心专利,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审核效率的显著提升,让重组项目能够更快落地,及时把握行业和政策机遇。自“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重组项目从正式受理到注册完成的时间大幅缩短,主要集中在3个月左右,较以往平均效率有了质的飞跃。简易审核程序更是为龙头公司提供了快速做大做优做强的便捷途径,鼓励企业通过“小步快走”及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高效发展。同时,交易方式的创新也大大提高了并购成功率。定向可转债、股份分期支付等工具的应用,为交易双方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灵活机制。以思瑞浦发行定向可转债收购亏损标的创芯微为例,作为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发布后首单注册的可转债项目,其通过差异化定价设计,成功平衡了各方利益。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战略性新兴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相关公司共披露资产重组107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30单,较上年同期增长400%。新兴行业通过并购重组,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这不仅有助于科技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布局,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有效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处于并购重组的政策风口,监管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经营质效,但对于“伪重组”“借道重组套利或炒作”等违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